close

第三齣看的是The Prom,前陣子宣布要改編成電影梅莉史翠普要演的那一部。

先說,今天一早的課程就是The prom的cast member來教The Prom的finale,光聽音樂已經很期待下午的演出,我們就先跳過跳舞學習的這一部分。

The prom有音樂劇該有的一切,故事的中心思想,劇情交代得清楚不模稜兩可,結尾留給觀眾空間而不是便宜行事的皆大歡喜,音樂好聽悅耳,和劇情配合得也恰到好處,資深演員的表演火候純熟,年輕演員也不遑多讓,演女同志的那個女生,白白胖胖,沒有多漂亮,但一開口你就理解為何是她。

產業成熟時,台上就會有高矮胖瘦老中青幼,而不是清一色顏值高身材瘦的年輕演員。

比起Tootsie,我更喜歡The prom的音樂,旋律容易入耳並且老派好聽,節奏感強烈,搭配同樣老派(?)的舞蹈,一切賞心悅目。

我最喜歡的應該是說故事的方式吧!同志被霸凌不是新的議題,但編劇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用幽默但不失溫暖的方式站在不同位子,表達各自的主張,然後再用更幽默的方式,產生對話,然後溝通。

中間穿插了許多時事,以及inside jokes,兩個半小時看下來,完全不覺得笑到疲乏(你知道有些喜劇會笑到你在心裡拜託台上的演員不要再搞笑了那種),而是笑中帶淚,恰到好處。

其中有個角色,是中學校長,有段戲是表述他覺得劇場/戲劇是帶他離開現實最好的方法,看完戲之後,於是他能在現實生活中繼續努力。那首歌,雖然演員唱得一般(!)但可以說是除了主線之外,我最喜歡的一段。

喜歡,並且滿心感謝,我也可以是讓別人再度可以面對人生的其中一個環節。

另外,以聖經的許可來定義是否接受同志的段落,則是在音樂劇裡面,比較少見到可以好像有除了情感傳遞之外的深度討論,很直白地在舞台上傳遞清楚明確的訊息,也是讓我很喜歡的一段。

但當然,整部戲一直在講be who you are and true to yourself固然相當重要,但我想凡事都有界線,(多數的)美國人會如此自我並且不在意他人眼光(到某種程度可以很煩人),恐怕也和一直強調這一點脫不了關係吧~

我一點都沒有不同意要be who you are,但我相信,在「做自己」和「不干擾別人」之間,應該可以有一個很完美的平衡,是身為人類都應該要尋找的。

最最後,在排隊購買「We are all lesbian」的t-shirt時,前面兩個加州的女生說他們不知道在他們的家鄉穿這件上衣會得到什麼反應時,我幾乎是無法掩飾驕傲地說,「喔~我們大概沒有那個問題,我們剛通過同志婚姻法。」

身為台灣人,是很值得驕傲的。

最最最後,讓大家消遣一下,中國豆瓣對於這部音樂劇的故事敘述如下:白左的过气百老汇明星通过拯救同性恋女孩儿蹭流量的故事。

要換姿勢可以先講一下嗎
旅遊日記在哀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jiun8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